【余光中教授追思紀念特輯 1928-2017

【2017余光中詩文多媒體創作競賽】

余學研究---論文
Dublin Core 欄位和內容
欄位名稱資料內容
Identifier(館藏號)nsysu_yu_lit_theys_000089
Title(題名)戲劇翻譯過程中的話語對話性分析研究
Subject(主題和關鍵詞)類別:余學研究-已出版-論文 關鍵字:話語對話性、 翻譯過程、 對話理論、 戲劇翻譯、翻譯策略、余光中、Dialogical analysis of discourse、Translation process、Dialoguetheory、Drama translation、Translating strategy、Yu Guangzhong
Description(描述)傳統的翻譯研究在很長一段時間把翻譯活動看成靜態的語言轉換過程,是在封閉空間中進行的個人行為,隨著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展與成熟,可以知道翻譯并非是在真空中進行,參與翻譯過程的主體要素也絕非譯者一人,同時涉及到原文作者,讀者,也涉及到源語文化,譯語文化等。譯者作任何選擇與決策都是受不同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是各方主體相互交流后的結果,而實現這種交流的有效方法便是對話。在翻譯研究受二元桎梏和中心論思想的影響下,對話思想可以為翻譯研究帶來一股新空氣。本文從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出發,以余光中翻譯的王爾德四大喜劇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話語對話性分析在戲劇翻譯過程中的體現,分析了戲劇翻譯過程中三個層面中的對話性,所發生的對話關系以及這些對話關系對翻譯過程各個層面的影響和指導作用。本文在前人對翻譯過程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從以下三個層面來界定戲劇翻譯過程:翻譯活動的發起層面,文本理解層面,譯本輸出層面。話語對話性分析作為分析和理解文學作品的方法之一,主要從文學話語的對話性和人文話語的對話性來著手,可概括為:形式上的對話和對話的精神。文學話語的對話性也可稱為文學話語的內在對話性,即形式上的對話,此類對話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雙聲語”,理解雙聲語是理解文本意義的重要手段。王爾德戲劇中包含豐富的雙聲語,挖掘“雙聲語”有助于譯者完成對文本意義的構建。對話精神在翻譯研究中有較普遍的運用,本文著重分析在翻譯發起活動,文本理解和譯本輸出過程中所進行的對話,包括譯者與原文作者,譯者與譯語文化,譯者與文本,譯者與譯語讀者的對話。譯者在對話交流中分別實現了翻譯文本的選擇,文本意義的構建以及翻譯策略的選擇等。通過與戲劇觀眾的對話,充分考慮到觀眾接受能力與期待視野,譯者選擇了靈活變通的翻譯策略和手法,從而有助于譯出更易于讀者接受及適合舞臺表演的譯本.通過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文發現戲劇翻譯過程包含豐富的話語對話性,這些對話性可以指導譯者的翻譯實踐和影響譯者的選擇,本文在此基礎上試圖發展一種以文本為依托,以譯者為中介,綜合考慮文化與讀者等因素,可以來解釋和指導戲劇翻譯實踐的動態的、多元的、較為科學的對話思想。對話視角為翻譯研究提供了較新的理論視角,它對翻譯實踐的指導作用也是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的。
Type(資料類型)余學研究-碩士論文-邱俊
Source(來源)湖南大學英語語言文學-2012-大陸
Relation(關聯)資料來源: 《湖南大學圖書館》
Creator(著作者)國立中山大學
Publisher(出版者)國立中山大學
Contributor(貢獻者)國立中山大學
Rights(管理權)國立中山大學
Format(資料格式)頁數:
Language(語言)中文
CreationDate(創作日期)2014-07-31
EditionDate(編修日期)2015-05-25

首頁 |  網站導覽 |  聯絡我們 |  版權聲明     瀏覽人數 :  
copyright©Offic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NSYSU       建議使用Firefox、Microsoft IE6.0以上版本,解析度1024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