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ntifier(館藏號) | nsysu_yu_lit_theys_000084 |
Title(題名) | 《理想丈夫》三漢譯本比較研究 |
Subject(主題和關鍵詞) | 類別:余學研究-已出版-論文 關鍵字:《理想丈夫》、 翻譯、文學文體學、文體分析、文體對等、An Ideal Husband、translation、literary stylistics、stylistic analysis、stylistic equivalence |
Description(描述) | 文學文體學作為一門連接文學批評和語言學的重要學科,對文學批評和文學翻譯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把握文學作品中具有美學功能和主體意義的語言形式提供科學的分析方法。在文學翻譯中,文學文體學有助于加深譯者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欣賞,使其在翻譯過程中注重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使譯作達到語義對等和文體對等的目標。就翻譯批評而言,文學文體學已經成為評價翻譯質量的一種極為重要工具。本論文采用文學文體學對《理想丈夫》的三個漢譯本進行比較研究。《理想丈夫》是王爾德四部社會喜劇的其中一部。眾所周知,王爾德戲劇精彩的部分不是它的人物塑造和離奇情節,而是人物對話中幽默機智的語言。王爾德擅長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特點,注重語言的鮮活新奇,從而令觀眾開心解頤,這使其久負美譽,贏得同蕭伯納一樣的地位。盡管《理想丈夫》有多種漢譯本,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些譯本在翻譯研究界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對其進行的相關研究很少,遑論從文學文體學的角度對其進行探討。本論文以英國文體學家里奇和肖特所提出的文體分析模式為框架,對余光中,張南峰和錢之德的《理想丈夫》譯本進行比較研究。論文從詞匯,句法和修辭等范疇主要探討原作的文體特征是否在三個譯本中得以體現,譯者是否實現原作和譯作的文體對等,以及譯作是否產生與原作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文體效果。通過對比分析,本論文發現余光中和張南峰在翻譯過程中具有較高的文體意識,原作中的文體特征大多能夠在他們的譯本中得以體現,從而產生相應的文體效果。相對而言,錢之德的譯本雖然在80年代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基本上無法體現原作的文體特征,并且還有一些錯譯和誤譯。通過分析,本論文認為在文學翻譯中,運用文學文體學進行文本分析對于翻譯實踐和翻譯評估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它不但有助于避免虛假對等,而且有助于提高翻譯評估的精確度和可信度。
|
Type(資料類型) | 余學研究-碩士論文-鄭雅妮 |
Source(來源) | 華僑大學英語語言文學-2013-大陸 |
Relation(關聯) | 資料來源:
《華僑大學圖書館》 |
Creator(著作者) | 國立中山大學 |
Publisher(出版者) | 國立中山大學 |
Contributor(貢獻者) | 國立中山大學 |
Rights(管理權) | 國立中山大學 |
Format(資料格式) | 頁數: |
Language(語言) | 中文 |
CreationDate(創作日期) | 2014-07-31 |
EditionDate(編修日期) | 2015-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