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教授追思紀念特輯 1928-2017

【2017余光中詩文多媒體創作競賽】

余學研究---論文
Dublin Core 欄位和內容
欄位名稱資料內容
Identifier(館藏號)nsysu_yu_lit_theys_000104
Title(題名)心理分析批評對作家作品研究的意義
Subject(主題和關鍵詞)類別:余學研究-已出版-論文 關鍵字: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張愛玲、psychoanalysis、Freud、Zhang Ailing
Description(描述) 如果說十九世紀文藝心理學在整個文論中可有可無的話,二十世紀的文藝心理學則具有絕對重要的地位和不容抹殺的歷史功績。高度發達的現代心理學,推動了二十世紀文藝心理學的發展,形成了對文學藝術進行心理分析的流派。當代心理批評的主要理論資源是西方現代心理學。在流派林立的西方心理學中,最具影響力,最為重要的當屬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奠基者,他的學說影響著眾多作家和批評家。20世紀一些成就卓著的作家都曾受弗洛伊德的影響。還有不少批評家自覺運用弗洛伊德主義的基本觀點或精神分析理論的術語來研究文學藝術,開辟出文藝批評一個嶄新天地。弗洛伊德為文學批評提供的學術資源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冰山理論”和潛意識;里比多與升華說;夢的理論和“俄狄浦斯情結”等等。精神分析學說傳入中國之后,對中國作家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張愛玲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一位。嚴家炎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把張愛玲的小說歸入“心理分析小說”。余光中也認為張愛玲的小說能兼采中國舊小說的家庭倫理、市井風味和西方小說的道德關懷、心理探討。張愛玲可謂是現代文學史上運用精神分析學說進行創作的真正集大成者。弗洛伊德對于潛意識、里比多、白日夢、俄狄浦斯情結等理論的論述,在張愛玲的作品中留下了不少痕跡:如作家著重表現自我、強調表現主觀世界的切入視角;作品中大量不正常的、病態的、變態的人物塑造和人物雙重人格的刻畫;人物心理的性本能描寫及對人物內心深處潛意識的深度挖掘;夢魘、幻覺、暗示等的描寫;建立在性和本能沖動與“俄狄浦斯情結”基礎上的故事情節等等。由于張愛玲是自覺運用精神分析學說進行創作的作家,其小說能自覺以潛意識、里比多等等來深入刻畫人物內心、闡釋人性,揭示生命的悲劇。從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來分析張愛玲的小說,便不難看出精妙絕倫、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對于成就張愛玲小說思想深度與藝術價值的巨大貢獻。可見,心理分析批評用于研究自覺應用精神分析學說創作的作家作品具有重大意義。此外,我們還可以從更多的角度,例如從對同一作家用不同的批評方法的研究角度以及用心理分析批評對不同作家的分析研究角度,來更確切地探討心理分析批評對作家作品研究的意義。本文以用心理分析批評對張愛玲及其作品研究為例,探索心理分析批評對作家作品研究的意義和作用
Type(資料類型)余學研究-碩士論文-廖欣
Source(來源)重慶師范大學文藝學-2008-大陸
Relation(關聯)資料來源: 《重慶師範大學圖書館》
Creator(著作者)國立中山大學
Publisher(出版者)國立中山大學
Contributor(貢獻者)國立中山大學
Rights(管理權)國立中山大學
Format(資料格式)頁數:
Language(語言)中文
CreationDate(創作日期)2014-07-31
EditionDate(編修日期)2015-05-27

首頁 |  網站導覽 |  聯絡我們 |  版權聲明     瀏覽人數 :  
copyright©Offic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NSYSU       建議使用Firefox、Microsoft IE6.0以上版本,解析度1024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