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教授追思紀念特輯 1928-2017

【2017余光中詩文多媒體創作競賽】

余學研究---論文
Dublin Core 欄位和內容
欄位名稱資料內容
Identifier(館藏號)nsysu_yu_lit_theys_000093
Title(題名)臺灣當代詩化散文研究
Subject(主題和關鍵詞)類別:余學研究-已出版-論文 關鍵字:臺灣、詩化散文、美學本質、創作技巧、藝術價值、Taiwan、poetic prose、aesthetic nature、writing skills、aesthetic value
Description(描述)詩和散文是傳統意義上兩種不同的文體,但古往今來,許多散文研究者都發現詩和散文之間有著不解的美學聯系。兩種文體的互滲改變了各自的發展,同時更引發了多次爭辯。至今仍有論者認為詩和小說、戲劇都是優于散文的文體,但我們卻注意到散文的發展不但沒有落后于其它文體,還曾幾度繁榮,這種現象在海峽彼岸的寶島臺灣尤為突出。而在散文繁榮發展的過程中,詩化散文的生命力引起了眾多批評家的注意。但詩化散文作為一個獨立明朗的概念被提出,也不過幾十年的歷史。因此雖然詩化散文在臺灣興盛發展,但有關詩化散文的理論和批評體系的建構卻相對落后。海德格爾把語言稱作“詩意的安居”。散文這種語言藝術自然也要成為“詩意的安居”,但如何在生活與詩意間尋找契合點,臺灣的詩化散文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詩化散文在詩人兼散文家的作家筆下汩汩流動,諸如余光中、楊牧等詩人筆下的散文透著詩意之美,然而詩化散文并不是詩人的獨創,兼寫小說、戲劇的作家的散文作品也流淌著詩情、詩思、詩韻、詩美,比如兼作戲劇和小說的張曉風,當然專攻散文的作者的作品也可以詩意盎然,比如簡媜。因此本論文以臺灣當代散文名家余光中、楊牧、張曉風、簡媜以及林清玄的散文創作為中心,從討論詩化散文的本質入手,探討其美學內涵,進而從詩化散文的創作技巧探尋其創作規律,最后厘定詩化散文的獨特藝術價值,相信能為當代散文創作者和批評者提供一些可借鑒的新觀點。
Type(資料類型)余學研究-碩士論文-張慧穎
Source(來源)華僑大學文藝學-2011-大陸
Relation(關聯)資料來源: 《華僑大學圖書館》
Creator(著作者)國立中山大學
Publisher(出版者)國立中山大學
Contributor(貢獻者)國立中山大學
Rights(管理權)國立中山大學
Format(資料格式)頁數:
Language(語言)中文
CreationDate(創作日期)2014-07-31
EditionDate(編修日期)2015-05-25

首頁 |  網站導覽 |  聯絡我們 |  版權聲明     瀏覽人數 :  
copyright©Offic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NSYSU       建議使用Firefox、Microsoft IE6.0以上版本,解析度1024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