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ntifier(館藏號) | nsysu_yu_lit_theys_000121 |
Title(題名) | 論英漢翻譯寫作學的建構 |
Subject(主題和關鍵詞) | 類別:余學研究-已出版-論文 關鍵字:翻譯寫作學、建構、翻譯研究、寫作、 translational writing、 construction、 translation studies、 writing |
Description(描述) | 1.本論文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翻譯理論研究歷經語文學、語言學、闡釋學、交際學、哲學、美學、文化學、意識形態、女性主義等研究階段,不但實現了從語言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轉向,也從“原著中心論”向“譯文中心論”發展(王宏志,1999:12)。這是一種從內部研究向外部研究的跨越,它擴大了翻譯的研究范圍,深化了翻譯研究的理論建設。從學科的性質出發,我們可以進一步將其劃分為“內向型本體翻譯理論”和“外向型綜合翻譯理論”。內向型本體翻譯理論主要關注何謂譯、可否譯、如何譯、為何譯、譯什么這五大基本問題,而“外向型綜合翻譯理論”則屬于“譯介學”領域,它研究的是翻譯在社會、文化、尤其是意識形態方面的作用。這兩種理論具有不同的功能,服務于不同的目的,并無好壞優劣之分,而是并駕齊驅,共同促進翻譯理論研究的進步。本課題在肯定譯介學的貢獻的同時,把主要興趣點放在如何促進“內向型本體翻譯理論”的學科建設和發展。在筆者看來,翻譯理論研究具有多重功能,除了它的認識功能外,其本質功能始終不能忽略:即,指導翻譯實踐的功能,因此翻譯研究是一門具有強烈實踐色彩的理論研究。王宏印指出:“翻譯在本質上是實踐性的,而非理論性的”(2009:37)。翻譯研究的關注點之一是為翻譯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和知識支援,使學習者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做好翻譯工作的本領。然而,“內向型本體翻譯理論”雖然有傳統的注重翻譯實踐的翻譯研究的支撐,還是顯得散漫無系統。所謂“傳統的注重翻譯實踐的翻譯研究”歷來被人認為只是專注于純粹的翻譯技巧,盤旋在詞、句轉換之間,不能上升到系統的認識高度。因此,要建立“內向型本體翻譯理論”(“內向型本體翻譯研究”),就要努力尋找支撐這個理論體系的基礎和依據。如果我們審視翻譯過程和翻譯產品,就會發現,決定一篇譯文成敗的關鍵無疑是正確的理解和嫻熟的表達。翻譯人人會做,妙在傳情達意的功力有高低之分。為了強調對翻譯中的寫作能力的探索,我們將本研究稱為翻譯寫作學。這樣,以指導翻譯實踐活動、探討翻譯技巧、探討發揮譯文語言優勢的應用翻譯研究(翻譯本體研究)就有了自己的專有名稱,這是“內向型本體翻譯理論”專業化的一大嘗試,能更好地為翻譯實踐服務。2.本論文國內外研究現狀和趨勢“翻譯寫作學”的構想和名稱最早見于拙著《英漢翻譯教程》(2006;2011),隨后拙文“簡論翻譯寫作學的建構”(《寫作》,2008/3)概述了翻譯寫作學的建構體系。經數據資料檢索,未發現之前有以“翻譯寫作學”作為名稱或關鍵詞而展開的論述。但在國內外,相關的研究還是可以發現的。思果提出“翻譯為重寫”(2001:1)。他認為,中文都寫不通,翻譯還能通嗎?不能寫作的人最好不要學翻譯。余光中認為:“翻譯,也是一種創作,一種‘有限的創作’。譯者不必兼為作家,但是心中不能不了然于創作的某些原理,手中也不能沒有一枝作家的筆”(余光中,2002:40)。這道出了翻譯和寫作的密切關系和相似性。王丹陽的《文學翻譯中的創作論》(2009)涉及了文學翻譯里的創作問題。而“翻譯寫作學”關注的不僅是文學翻譯,還包括非文學翻譯的寫作能力,誠如李長栓指出:“寫作是翻譯的基礎”(2004:13)、“翻譯就是寫作,只是參照物不同。所以,寫作時應遵循的原則,翻譯時也應遵循”(2004:158)。法國釋意派翻譯理論德利爾提出:“翻譯是基于寫作技巧上的一種重新表達的藝術”,這和我們“翻譯寫作學”的理念十分吻合。2009年在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召開“論譯者為作者”的翻譯大會,其會議議題是要大家牢記譯者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是寫作的能力。但是上述這些研究的不足是沒有系統的翻譯寫作學認識,甚至把翻譯與寫作相混淆,或者在寫作的名義下違背翻譯基本原則而任意改寫、擴寫。翻譯寫作學追求的是在翻譯過程中“從心所欲不逾矩”,尊重翻譯標準,發揮譯文優勢,把譯者的翻譯寫作能力發揮到極致。3.本論文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翻譯寫作學意在運用寫作學的基本原理,結合西方語言學翻譯理論(特別是釋意學理論)和中國傳統譯論,加以整合、揚棄。其創新點在于采納并運用寫作學的“感知-運思-表述-檢視”基本原理,探討翻譯行為中的寫作力發揮,從而明確翻譯寫作新過程,完善翻譯寫作學的基本建構。本文引用寫作學,尤其是漢語寫作學的理論來研究翻譯,目的是探索翻譯過程中目標語表述階段,探討如何寫出優秀的譯文,豐富和發展傳統的翻譯理論,更好地指導翻譯實踐。翻譯寫作學有別于寫作學的關鍵在于翻譯寫作學是在研究翻譯的框架下研究譯文寫作,而非研究純寫作或西方意識形態翻譯理論下的“改寫”理論。4.本論文擬突破的重點和難點由于翻譯寫作學是個全新的課題,我們需要尋找各種支撐學說,建構一個科學而有說服力的理論體系。1)翻譯寫作學是作者的創新思維,是在總結前人成果基礎上的提煉和提高。但由于“翻譯”與“寫作”并用,容易被人理解為脫離翻譯范疇的自由寫作或是翻譯文化學派所認為的“改寫”(rewriting),因此我們必須辨明“寫作”、“創作”、“改寫”和“翻譯寫作”等諸對關系。2)如何為翻譯寫作學尋找語言學翻譯理論基礎和中國傳統譯論理據,需要非常熟悉中西方各種學說和理論。3)如何解決歐化漢語和低俗漢語對翻譯寫作的惡劣影響,也是本課題的關注點。4)論證翻譯寫作學在高等院校英語專業翻譯教程編寫與翻譯教學的作用地位,為英語專業翻譯教學尋找實踐與理論支持。5.本論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課題最早的研究思路來自拙著《英漢翻譯教程》(北大出版社,2006;2011)的第八章“翻譯寫作篇”。在這一章,我們正式提出“翻譯寫作學”概念,并論述了翻譯寫作學的一些特征。我們借鑒了國內《寫作學高級教程》(1989)里的“感知、運思、表述”寫作概念,并將之發展為翻譯寫作學的支持理論之一,真正從寫作學角度來研究翻譯。作者另一篇論文“簡論翻譯寫作學的建構”(《寫作》,2008/3)描述了翻譯寫作學的建構體系。我們的研究方法就是:定題(翻譯寫作學建構)→立論(認為翻譯就是除創作以外的另一種寫作體現)→比對(翻譯與寫作、翻譯與創作、寫作與改寫、翻譯與翻譯寫作等)→求證(運用西方語言學派翻譯理論、釋意派理論、中國古代譯論、高健語性論)→舉證(運用優秀譯文證明譯者寫作能力是譯作成功的根本)→創立(翻譯寫作學是指導翻譯實踐的知識必備)。“內向型本體翻譯理論”在“翻譯寫作學”的旗號下名正言順地成為“翻譯學”的分支,并和“外向型綜合翻譯理論”(譯介學)分別履行好各自的職責。6.本研究的主要創新點1)創建“翻譯寫作學”概念和內容;2)將寫作學原理引入翻譯研究中;3)將直譯意譯、異化歸化整合成“直譯、意譯與歸譯”,尤其對“意譯”有新解;4)以西方語言學翻譯理論為依據,將各家翻譯流派的觀點加以整合、歸結;5)以高健“語性說”為依據,發現一條與古代譯論相一致的現當代中國傳統譯論走向;6)將傳統翻譯研究中極少涉及的目標語寫作規范納入其中,實現翻譯與寫作的真正結合;7)將翻譯教學納入翻譯寫作學框架下,使翻譯教材編寫與翻譯教學法融入其中;8)全文至少有17處對各種翻譯言論或譯文做出批判,其中包括:①對“意譯”錯誤定義的批判;②對惡性歐化和偽劣漢語的批判;③對董樂山反對發揮譯文優勢的批判;④對馮亦代四字格言論的批判
|
Type(資料類型) | 余學研究-博士論文-楊士焯 |
Source(來源) |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2012-大陸 |
Relation(關聯) | 資料來源:
《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 |
Creator(著作者) | 國立中山大學 |
Publisher(出版者) | 國立中山大學 |
Contributor(貢獻者) | 國立中山大學 |
Rights(管理權) | 國立中山大學 |
Format(資料格式) | 頁數: |
Language(語言) | 中文 |
CreationDate(創作日期) | 2014-07-31 |
EditionDate(編修日期) | 2015-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