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描述) | 本文是針對文化背景下篇章翻譯中銜接翻譯的操作性研究。從篇章翻譯的興起到現在,對于銜接的研究主要是圍繞某一文化背景之下篇章內的不同銜接手段進行的,而在跨文化交際背景下,如何在譯文中重現原語中的語篇銜接,還未受到充分的關注。筆者從翻譯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出發,結合對比篇章語言學的研究成果與跨文化交際的相關內容,以篇章翻譯中的銜接因素作為切入點展開研究,是對篇章翻譯的一次細化和嘗試。筆者首先論證了翻譯不是一個單純的語言問題,翻譯活動的展開與兩種語言所植根的兩種文化密切相連。翻譯中的“他因素”即人為因素也影響著從選擇翻譯材料到開展翻譯活動再到讀者評論的整個過程。一方面譯者在選材和呈現原作內容和文化時受到其所處文化及自身文化立場的影響;另一方面,譯文讀者在選擇相應的譯作閱讀和評價譯作的優劣時也受到其個人喜好和個體立場的干擾;此外,翻譯材料具有跨學科性,這就對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具備雙語能力和雙文化能力的基礎上,應該直接或間接的吸收其它學科的重要知識,如文學、符號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和語言學。在某種程度上,雙文化能力比雙語能力更顯重要。筆者認為,從文化角度出發,實現原文語篇與譯語語篇的效應對等,是翻譯過程中應該遵循的重要原則。本文針對英語語篇中的常用銜接手段展開分析,著重分析了英語中的指稱、替代、省略、連接等語法銜接手段以及詞匯銜接,將其與漢語中相應的銜接手段進行對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銜接翻譯的具體策略:對于相似之處要適當變通;對于缺省現象要適當增添;對于累贅之處要適當省減。這些觀點的提出對文化背景下篇章翻譯中的銜接翻譯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本文結合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的英文原著和吳勞、海觀、李錫胤和余光中的譯本進行了對比分析,對篇章翻譯中的銜接翻譯進行現身說法,使本文脫離了純理論研究的窠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