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說明 »
執行團隊
數位化工作
著作權聲明
Introduction
簡介
年表
獲獎與榮譽
八十大壽特展
周邊應用
新詩-台北時期
新詩-高雄時期
新詩-山水風物
新詩-社會關懷
散文
評論
書序
翻譯
照片集錦
影音資料
余光中講座
期刊論文
余學研究 »
專書
論文
自述評論
他述評論
【余光中教授追思紀念特輯
1928-2017
】
【2017余光中詩文多媒體創作競賽】
】
作品與余學研究搜尋
站內搜尋
mysql_query("SET NAMES utf8"); mysql_query("CHARACTER SET utf8"); mysql_query("SET COLLATION_CONNECTION=utf8_general_ci"); mysql_query("SET CHARACTER_SET_CLIENT =utf8"); mysql_query("SET CHARACTER_SET_RESULTS =utf8"); mysql_query("SET CHARACTER_SET_SERVER = utf8"); mysql_query("SET character_set_connection=utf8"); ?>
余學研究---他述評論
余光中教授訪談:翻譯面面觀
變成一個更高明的你!--訪余光中先生談創作與人生
余光中詩作的古典傳承與開創
以關聯理論闡釋余光中在《守夜人》之詩體押韻傾向
簡潔自然的藝術風韻--讀余光中的鄉土詩
試論余光中詩中的鄉愁
「墜入羞怯得非常古典的愛情」--探討余光中《蓮的聯想》之古典技巧
雨弦著「生命的窗口」詩集序專輯
余光中在一九七○年代臺港文學跨區域傳播影響論
余光中〈秦俑--臨潼出土之戰士陶俑〉詩藝特色
自我翻譯與身分認同:以余光中的《守夜人》為例
臺北城南,紀州庵文學森林的誕生
三位散文家筆下香港的山--城市香港的另類想像
現代詩的晦澀與明朗--洛夫、余光中塑造的「李賀」
論余光中的運動詩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創作年代
1950~1959 (筆數: 1)
1960~1969 (筆數: 5)
1970~1979 (筆數: 12)
1980~1989 (筆數: 86)
1990~1999 (筆數: 178)
2000~2009 (筆數: 313)
2010~2019 (筆數: 955)
2020~2029 (筆數: 0)
創作地區
臺灣 (筆數: 596)
港澳 (筆數: 38)
大陸 (筆數: 931)
其它 (筆數: 1)
首頁
 | 
網站導覽
 | 
聯絡我們
 | 
版權聲明
    瀏覽人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