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教授追思紀念特輯 1928-2017

【2017余光中詩文多媒體創作競賽】

余學研究---論文
Dublin Core 欄位和內容
欄位名稱資料內容
Identifier(館藏號)nsysu_yu_lit_theys_000106
Title(題名)從“目的論”角度淺析戲劇翻譯
Subject(主題和關鍵詞)類別:余學研究-已出版-論文 關鍵字:目的論、戲劇翻譯、可表演性、不可兒戲、Skopos Theory、Drama Translation、Performability、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Description(描述)戲劇是一門古老的舞臺藝術,也是一門內涵豐富的綜合性藝術。它運用文學、表演、音樂、美術等藝術手段來塑造人物,反映社會生活。劇本是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融合了小說、詩歌、散文、評論等文體特點,它具有獨特的二重性特征:不僅是舞臺演出的藍本,也可以作為文學作品來欣賞,即可表演性和可讀性。所以戲劇的翻譯標準也就不同于小說、詩歌等其它文學體裁的翻譯標準,要根據劇本的使用目的決定翻譯策略。在文學翻譯領域內,小說、詩歌、散文的翻譯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相關的譯作、評論及研究層出不窮,而有關戲劇翻譯的研究則相當有限。蘇珊·巴斯耐特(Susan Bassnett)是涉及戲劇翻譯理論研究較早的一位翻譯理論家。在中國莎士比亞的經典劇作是研究最廣泛最深入的劇作。而對于唯美主義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的廣受歡迎的幾部劇作卻鮮有問津。尤其是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當時在19世紀的英國就已大獲成功,它的三個譯本,唯有余光中的譯作《不可兒戲》搬上了戲劇舞臺,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譯者成功的原因,所采用的戲劇翻譯標準和原則就十分值得探討和借鑒。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是以目的法則為主導的翻譯標準多元化的理論體系,以目的語文本及目的語文化為導向,強調以譯文預期功能為目的,大膽地擺脫等效論的束縛,從而為世界翻譯理論界包括中國譯學界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仲偉合,1999:49)本文以德國功能目的論為翻譯理論框架,分別對三位譯者(錢之德,余光中和張南峰)的譯文進行對比分析,并總結三位譯者所采納的截然不同的三種翻譯策略。錢之德出于興趣愛好,主要采取了直譯的翻譯策略,余光中則多采用意譯的翻譯策略,更符合可表演性和以觀眾為導向的特點,并且最終成功地搬上戲劇舞臺,而張南峰在很多地方則采取了完全意譯的翻譯策略,使得原語文化未得到較多保存。最后作者通過分析譯例,論證出功能目的論對戲劇翻譯的適用性,歸納出以功能目的論為翻譯指導原則的戲劇翻譯策略和途徑。
Type(資料類型)余學研究-碩士論文-吳曉燕
Source(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2008-大陸
Relation(關聯)資料來源: 《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
Creator(著作者)國立中山大學
Publisher(出版者)國立中山大學
Contributor(貢獻者)國立中山大學
Rights(管理權)國立中山大學
Format(資料格式)頁數:
Language(語言)中文
CreationDate(創作日期)2014-07-31
EditionDate(編修日期)2015-05-27

首頁 |  網站導覽 |  聯絡我們 |  版權聲明     瀏覽人數 :  
copyright©Offic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NSYSU       建議使用Firefox、Microsoft IE6.0以上版本,解析度1024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