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教授追思紀念特輯 1928-2017

【2017余光中詩文多媒體創作競賽】

余學研究---論文
Dublin Core 欄位和內容
欄位名稱資料內容
Identifier(館藏號)nsysu_yu_lit_theys_000098
Title(題名)隱喻轉喻對比分析
Subject(主題和關鍵詞)類別:余學研究-已出版-論文 關鍵字:隱喻、轉喻、連續體、常規關系、內涵外延模型、metaphor、metonymy、continuum、Stereotypical Relation、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Model
Description(描述)隱喻和轉喻的研歷經了三個階段,從古典修辭學走入了認知語言學研究的殿堂。對于隱喻轉喻,就其理論范式而言,替代論,比較論,互動論,映射論及合成空間理論,都是關于本質以及機制等問題的研究。Goossens (2003: 349-377), Barcelona (2000: 31-58), Mendoza (2000: 121-124)等語言學家致力于隱喻轉喻的互動關系研究,Barcelona (2000)以證據證明轉喻是比隱喻更基礎的思維方式,概念隱喻是轉喻激活的,但也不否認有的轉喻由隱喻來激活。然而,通過綜述,本文發現前人研究不足體現為:[1]認知學者致力于二者的差異比較,從而忽略了兩者之間的聯系和互動;[2]關于隱喻轉喻內部機制問題以及如何實現意義構建等問題沒有完全澄清,涉及的相關問題如下:[1]隱喻轉喻的關系是什么?是否有連續體的存在?[2]連續體的運作機制是什么?[3]隱喻轉喻如何實現意義構建?以上問題同時也是本文的焦點,在研究隱轉轉喻互動過程,作者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從概念隱喻轉喻的本質,機制和分類三方面,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總結了十條隱喻轉喻的共同特征。基于這十條相通點,作者提出了新的分類角度即:概念連續和語境連續來驗證連續體的存在,并運用語料分析的方法結合大量的英漢例子加以證明。由此得出結論隱喻和轉喻他們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他們的區別不是離散的,而是標量的,意義構建取決于連續統上的條件取值,受語境,個人認知背景,說話意圖等影響。以具體語料“鄉愁是一枚郵票”—余光中《鄉愁》為例,傳統認為,這里存在隱喻的標志詞“是”符合X是Y的形式,所以是隱喻。這里的問題是,這不完全符合傳統隱喻的界定,即:源域和目標域具有充要的相似,而是為達到語言表達的經濟性便捷性而形成的新隱喻,也同時形成了新的認知。本文從非常規關系(unstereotypical) (鄒春玲, 2010)這一區別于傳統視角的方法證明了了隱喻轉喻連續體的存在,這也是有別于他人的地方,相關焦點如下:[1]隱喻轉喻連續統形成的條件和原因,其中有,屬性的偶然相似,轉喻操作中的必然鄰近和偶然鄰近關系;[2]意義構建的隱喻轉喻連續統操作,即內涵外延傳承解釋二者的最終意義實現。在建立了隱喻轉喻連續體機制后,基于假設性思考方法,為了進一步回答為什X擁有Y的相關屬性問題時,作者借助于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基于心理模型的語用推理模型”即:內涵外延模型,并結合常規關系下的兩個相似相鄰維度,來回答這個問題。以上為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本文的討論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前言,解釋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范圍、研究假設、語料等基本問題,并提及隱喻轉喻的基本特點,并對理論依據、數據收集、研究方法等問題進行簡要說明,以此論證此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文獻綜述對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了回顧,為本研究提供了歷史和學術背景。第三章提出了一組假設,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四章在討論相關研究基礎上,對隱喻轉喻連續統的定義進行重述性補充探討,形成本文的分析模式,給出了本研究對連續統的工作定義和分類。第五章討論此連續統的工作機制,將其設立為一種認知-語用現象。第六章結束全文并闡明了研究發現,研究的優缺點以及今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等。
Type(資料類型)余學研究-碩士論文-宋洋
Source(來源)哈爾濱理工大學英語語言文學-2010-大陸
Relation(關聯)資料來源: 《哈爾濱理工大學圖書館》
Creator(著作者)國立中山大學
Publisher(出版者)國立中山大學
Contributor(貢獻者)國立中山大學
Rights(管理權)國立中山大學
Format(資料格式)全套9冊
Language(語言)中文
CreationDate(創作日期)2014-07-31
EditionDate(編修日期)2015-05-27

首頁 |  網站導覽 |  聯絡我們 |  版權聲明     瀏覽人數 :  
copyright©Offic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NSYSU       建議使用Firefox、Microsoft IE6.0以上版本,解析度1024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