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教授追思紀念特輯 1928-2017

【2017余光中詩文多媒體創作競賽】

余學研究---論文
Dublin Core 欄位和內容
欄位名稱資料內容
Identifier(館藏號)nsysu_yu_lit_theys_000073
Title(題名)文化語境視角下《老人與海》三個中譯本比較研究
Subject(主題和關鍵詞)類別:余學研究-已出版-論文 關鍵字:《老人與海》、 文化語境、時空三維、張愛玲、余光中、The Old Man and the Sea、cultural context 、time-space context、Eileen Chang、Yu Guangzhong
Description(描述)海明威于1952年完成著作《老人與海》,這本小說在20世紀五十年代傳入中國,并贏得中國讀者的美譽。張愛玲和余光中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家和詩人,他們的譯者身份也得到了研究者的更多重視。但是目前對他們的翻譯研究仍略顯薄弱,多集中于他們翻譯生涯的總結和梳理,或是從詞、句等層面分析其言語特點,從文化語境角度分析其譯作的研究非常少見。本文選取源自同一年代張愛玲所譯的《老人與海》中譯本和余光中的中譯本為研究對象,同時選取余光中于2010年的改譯本為參考。同一時代,不同譯者的同一作品,以及不同時代同一譯者的同一作品,這些客觀因素為論文從文化語境角度結合彭利元的翻譯語境的時空三維,對這三個譯本進行深入細致的比較和分析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從兩個層面(時間語境和空間語境)、五個切入點(共時對話、歷時對話、自然空間、社會空間和心理空間)入手,結合大量的譯例分析,探討文化語境因素對翻譯的影響。本文采用以譯文為中心的描述研究法,分析本文的研究背景、目標、意義、對《老人與海》譯本研究的文獻回顧和翻譯時空語境觀的介紹,并從時間語境角度分析共時對話和歷時對話對張、余譯本的影響,從空間語境角度分析自然空間、社會空間和心理空間對張、余譯本的影響和所采取的翻譯策略。本文通過分析譯者和譯作的時間語境可以得出:譯者的生活經歷、寫作風格、翻譯風格都對其翻譯方法有影響;從共時對話分析得出,不同譯者處于同一歷史時間,他們的翻譯風格可能存在共性;從歷時對話來看,同一譯者處于不同的歷史時間,其譯作必然存在某些差異性。結合空間語境因素分析譯本得出:自然空間、社會空間和心理空間下的文化語境因素對譯本的翻譯風格和譯者所采取的翻譯策略有影響。本文旨在為譯者如何權衡翻譯中的文化語境因素和翻譯策略的實施提供新思路,以及期望張愛玲和余光中的譯本能得到學者的廣泛認可和足夠重視
Type(資料類型)余學研究-碩士論文-劉瑤
Source(來源)湖南工業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014-大陸
Relation(關聯)資料來源: 《湖南工業大學圖書館》
Creator(著作者)國立中山大學
Publisher(出版者)國立中山大學
Contributor(貢獻者)國立中山大學
Rights(管理權)國立中山大學
Format(資料格式)頁數:
Language(語言)中文
CreationDate(創作日期)2014-07-31
EditionDate(編修日期)2015-05-20

首頁 |  網站導覽 |  聯絡我們 |  版權聲明     瀏覽人數 :  
copyright©Offic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NSYSU       建議使用Firefox、Microsoft IE6.0以上版本,解析度1024x768以上